不得不说,自从安迪的初创了WeWork公司,并且收购了纽约第五大道的Lord&Taylor奢侈品百货旗舰店,作为WeWork的总部后,这家打着互联网概念的房产租赁公司发展速度简直让人吃惊。
共享办公模式无疑是抓住了B端企业主的发展需求。
共享办公模式一经推出,立刻就受到了巨大的追捧,在纽约改造的三栋共享办公场所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抢租一空,注册会员更是在十天内突破了一万。
没办法,一方面是传统写字楼租金居高不下,让不少企业花在这方面的成本不低。
另一方面对于创始企业来说他们资金有限,人员流动大,共享办公模式更多从更多方面满足这些初创企业的需求。
说实话,WeWork的生意说来也不复杂,与办公场所签定长期租约,然后精心装修,分割成不同区域,最后出租给个人或中小企业获得租金收益。
而最大的优点是比起传统的写字楼,在价格相似的情况下,WeWork灵活性更高。
因此在很多人看来,与其说WeWork是科技公司,倒不如说是二房东更贴切,说得好听点,顶多算是非传统地产公司。
而安迪给WeWork安上科技公司的名号也只是为了未来能撑起估值,是一家典型的披着科技外衣的地产公司。
对于外界的质疑声,安迪是一点都不承认,直接大言不惭的对所有质疑声音反击,他所创立的WeWork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实体的社交网络,而它的使命就是改变世界……
不得不说,安迪的传奇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,加上庞大的脑残粉集团的追捧,推波助澜,WeWork这家世界上第一个实体的社交网络公司,立时名声大噪,被各方追捧。
而第一批改造完的共享办公场地被抢租一空后,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这家公司的盈利速度和发展的巨大潜力,上门送钱投资的风投,更是频频向WeWork抛媚眼,在媒体上大肆吹捧安迪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+的新模式。
至于安迪,说实话,他倒是很想直接开闸收钱,让风投们进场,然后拿着它们的钱烧,肆无忌惮的抢占市场,不过,他自己也知道,现在这个阶段还不是时候,不仅仅是估值低的原因,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,现在找上门的风投都是些小虾米,以安迪的胃口,自然是想等大鱼上钩,才能填饱他的肚子。
不过,关于WeWork的融资问题,也不能拖的太久,因为就商业模式来看,从房东那里租赁办公室,把它们分割成小块出租,并根据设计、功能等附加服务收取额外费用的门槛太低了。
而且为了发展壮大规模,WeWork需要在海内外市场租赁或者购买更多办公空间,从而通过占领市场来获得企业的选择。
从它的发展来看,一开始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传统房地产市场,相对而言它没有这些企业的写字楼资源丰富,另一方面WeWork也要投入更多资金来扩充它的共享办公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