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序”与自我意识、自由及其他
从客观上看,无生命物质是趋向于无序、自由的,而生命是追求有序、不自由的。但从主观上看,一般认为物质没有自我意识,连“自”都没有,自然也谈不上“自由”,而追求有序的生命反而获得了自我意识,获得了非物质层面的精神“自由”。这大概便是有的人所说的,真正的自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了。
同理,人相比一般的生命、动物,“序”更繁复更高级,更不自由;但人也演化出了更高级的自我意识和思维,精神上更自由了。所以在人的身上,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如此尖锐、痛苦,其他生命可能根本体会不到。
精神上的自由,是相较于“距离现实多远”而言的,是针对“能考虑的可能性非常多”而言的,并非越无序越自由越让人舒服。比如一棵被大风刮倒的树,在很多动物眼中没有什么用,有的动物可能啃两口磨磨牙,有的动物可能用来筑巢,河狸可能用来修水坝。但在细菌、真菌和一些小植物眼中,这就是一块上好的培养基,可以支撑起自己无穷无尽的可能性;而在初具文明的人类眼中,就想的更远更大更多样了——它可以是劈好了待烧的柴火,可以是一个独木舟,可以用来种蘑菇,可以是房屋、家具的一部分,可以做成木工摆件、玩具,可以在军事上制造滚石落木,可以做成棍子、木桩……显然,相比动物,在人类眼中一棵树的用途更自由,但并非更无序。有的用途,比如燃烧,会让树木在物质上变得无序,但由于仍然是在人类的计划、蓝图内,所以精神上仍然是有序的。
事实上,大部分人的审美都是追求有序、追求数学美或自然美的,少有人会欣赏太无序、“自由”的东西。比如中式园林虽然强调非对称美,却往往会象形自然、象形人或动植物,并且使用几何图形“裁景”来获得别样的意境。大部分会看R18G的人,也是喜欢看二次元、很难接受三次元,背后的根本原因恐怕也是三次元比二次元“无序”得多,大概只有欣赏三次元克苏鲁的美的人才会欣赏三次元的R18G。
那么说回“炼铜”,三次元的熊孩子比二次元的更讨厌,也是因为现实中的熊孩子思想上更无法理解高级的“序”,即更无序一些。二次元的熊孩子会被作者赋予一些调皮捣蛋的理由,而现实中则往往没有理由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:编故事需要逻辑,而现实有时不讲逻辑。又或者是我们太老了,已经不能理解低级的“序”、简单幼稚的理由了,这才误以为“不讲逻辑”、“不讲道理”。
对黑暗、死亡和未知的恐惧,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无序的恐惧。如果我们潜意识里觉得眼前的黑暗、未知是可知的且有序的,只是我们认知水平不够,还无法认知,那么就会不怎么恐惧了。有人说走夜路的时候可以哼歌来减轻自己的害怕,一则是转移注意力,二则是和谐有序的乐声能安抚人的精神了。还有人说人比鬼更可怕,也是基于有的人比鬼更难捉摸、更不讲道理。当然,鬼是不存在的,至少现在还没发现这种物质。
而科学则正是人类走夜路时哼的那首歌。科学之前,人们也哼过宗教之类的歌,结果除了佛教讲纯粹的因果报应(可能“现世报”,可能“下世报”),其他宗教都是既讲因果又不讲因果,还得看喜怒无常、捉摸不透的“神”的脸色,也活该被科学吊打。现代科学的基础,其实是可知论、逻辑思维、尤其是线性思维的。结果随着科学发展,人们发现,现实世界并不完全是可知、线性的,有的地方是混沌(chaos)甚至无序的。也不知道究竟是我们还没有认知更高级或更低级的“序”,还是其实熵增才是现实的常态,熵减只是特例。或许“科学”并非这个世界的固有规律,只是一首歌罢了;而如果真的存在某种现实世界固有的、我们还未认知的底层逻辑、“序”,那么遵循这种最底层的“序”的粒子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呢?所以数年前我突发奇想:有没有可能,我们一直在寻找的“地外文明”,其实就是某种基本粒子呢?我们即是“外星人”,我们的世界由“外星人”组成,而这个世界就是“外星人”的一场“科学实验”或者“演习”。“外星人”发明出这个世界和我们,就和我们发明出人工智能是一样的,只是“外星人”的人工智能更为宏大、智能,没有使用二极管、三极管,直接使用了“人脑”和“人体”。
那么说回“炼铜”。这样说来,虽然都是对新生生命力的喜欢,但每个人炼铜的具体理由其实都各有不同,有的人是喜欢眼中萌动的生命力,熵减、有序之光;有的人则是喜欢尚未定型的自由,无穷无尽的可能性;有的人还喜欢一种不同于成年人的低级朴素的“序”;有的人还喜欢萝莉的易操控、易将自己的“序”加与她……也可能像我一样,各种理由都沾一点。萝莉就是这样迷人的矛盾生命,让人不忍心打破她的“序”,又让人不忍心不打破;让人想要影响她、指引她,又让人想要被她影响、被她指引。
那么创造我们的基本粒子是怎么做的呢?答案是,易观测到的粒子会受那些更小、更难观测的粒子组成的“场”的影响,又或者说是相互影响。看来基本粒子也是一群萝莉控呢。233
2022年5月14日